英國研究生申請
英國研究生G5與非G5申請
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(Tsinghua International School)
華大學附屬中學成立于1915年,前身是成志學校;1952年,成志學校的中學部與燕京大學附屬學校中學部合并, 更名為清華大學附設中學;1958年,清華大學附設工農(nóng)速成中學并入清華大學附設中學;1960年,清華大學附設中學擴建為清華大學附屬中學;2004年8月,學校通過ISO9001質(zhì)量認證。截至2014年12月,學校校園占地面積78800平方米,建筑面積50000余平方米。
眾所周知,清華附中因其有90多年歷史,風格獨特的辦學思想、眾多的知名校友而享譽中外。依托現(xiàn)有各種資源優(yōu)勢開辦的清華附中國際部,引進國際先進的教育體系,吸收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,提供正規(guī)的西式教育模式,同時注重中西文化的滲透融合,營造舒適溫馨的學習環(huán)境,讓外籍學生在中國的較好學校里享受較好的教育。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(The High School Attached to Tsinghua University)位于美麗的清華園中,西臨著名的圓明園,是教育部直屬大學附中、北京市重點中學、國家級體育傳統(tǒng)項目學校、中國數(shù)學奧林匹克委員會“中學生數(shù)學奧林匹克培訓基地”、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。
依托現(xiàn)有各種資源優(yōu)勢開辦的清華附中國際部,引進國際先進的教育體系,吸收西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,充分借鑒西方教育模式,同時在教育內(nèi)容上注重中西文化的滲透融合,營造舒適溫馨的學習環(huán)境,讓國際學生在中國的較好學校里享受較好的教育。西鄰世界文明的寶貴遺產(chǎn)圓明園皇家園林,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(THIS)座落于國際知名的高等學府的清華大學校園內(nèi)。在這里,來自世界上13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學生齊聚一堂,共同學習與生活。THIS是一所精巧優(yōu)美,設施完善的1-12年級全日制國際學校,提供包括AP課程在內(nèi)的美式教育。同時依托清華大學的豐富資源, 在校教師和學生可以進行多項獨立自主的學習和科學實驗。
清華附中學校擁有獨特的教育哲學和教育許多知名校友,如楊振寧,劉延東,摘要史鐵生,常振明。與一個研究教育系統(tǒng)加強清華國際學校豐富的資源可用,我們理想的位置提供一個國際教育,強調(diào)中國和西方文化的完全整合,創(chuàng)建一個舒適的和吸引人的學習環(huán)境。
截至2014年12月,學校有全校教職工共近300人,其中市區(qū)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60多人,高級教師占50%以上,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10位,北京市學科帶頭人5位,海淀區(qū)學科帶頭人25位,海淀區(qū)骨干教師20位,海淀區(qū)班主任帶頭人1位,北京市科技園丁5位。
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(10位):徐海鷹、李文平、王加寧、莫振偉、李偉明、倪斯杰、胡雷、喬煒、朱培、姜興來
北京市學科帶頭人(5位):關勁松、劉慧霞、趙鴻雁、徐慧琳、韓星
海淀區(qū)學科帶頭人(25位):邱道學、邱曉云、鄒明、王麗麗、張彪、黨勝軍、徐文兵、張欽、張?zhí)K、周建軍、陳建榮、陳桂芬、李玉國、海淀區(qū)骨干教師(20位):陳媛媛、劉建鈺、李勁松、向永紅、張曉明、陳彥竹、何方、胡年麗、黃麗梅、林靜姿、羅雷生、王田、楊樺、李書霞、武敬泉、劉貝貝、萬軍民、高昕、江姝瓊、朱瑩
海淀區(qū)班主任帶頭人(1位):陳冬梅
特級教師(15位)
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辦學優(yōu)勢
學校教育教學設計傳承“清華品質(zhì)”的同時,融合了其他世界名校的先進教育理念,主張“發(fā)展式”的教學體系設計,在不斷優(yōu)化中獲得發(fā)展,開設K-12年級的“13年一貫制”基礎教育。
學段設置基于西方教學體系,“成長式”與“伴隨式”的發(fā)展教育規(guī)劃體現(xiàn)在每個學段的設計中。“一貫制”的教育體系是為了更好地為學生提供“因人而異”、“因需而變”、“因地制宜”的教學內(nèi)容。連貫的學習方式,幫助學生較大程度地挖掘自身潛能,勇敢接受挑戰(zhàn)。學段設置同時與教師的資深程度相輔相成,資深的教育精英熟悉每個學生的特點,并幫助他們順利攀登學術巔峰。
辦學成果-學生成績-高考成績
1983-2014年,學校每年絕大部分畢業(yè)生升入全國重點大學,統(tǒng)招生升學率達到100%,其中進入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的畢業(yè)生2000余人。2013年高考,朱宸卓同學以總分725分,奪得北京市理科高考狀元,是清華大學領軍計劃認定學生;2014年高考,文科狀元為清華附中孫一先同學,海淀理科狀元為清華附中王悅同學,她們都已入選了清華大學自主選拔的“新百年領軍計劃”。
學科競賽
截至2014年12月,該校學生獲得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各學科競賽獎牌23枚,其中金牌17枚,位居全國之首;有129名學生先后獲得北京市金帆獎和銀帆獎;該校學生多次在北京市和全國科技創(chuàng)新大賽中獲獎,其中朱若辰同學在2006年的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中獲一等獎,國際天文聯(lián)合會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顆編號為217311的小行星。
體育藝術
截至2014年12月,學校男籃女籃代表隊獲得2012年-2013年全國高中男子女子籃球聯(lián)賽七連冠,全國初中男子籃球聯(lián)賽七連冠;在國際賽事上,獲得獎牌188枚,其中金牌132枚、銀牌42枚、銅牌14枚 ;在全國賽事上獲得獎牌362枚,金牌216枚、銀牌84枚、銅牌62枚;培養(yǎng)了167名中學生國家一級運動員,6人達到國際運動健將標準,24人達到國家運動健將標準。
教師成績
截至2014年12月,學校有被評為“北京市優(yōu)秀教師”1人、“北京市優(yōu)秀德育工作者”1人、“班主任帶頭人”2人、“北京市‘紫禁杯’優(yōu)秀班主任”5人。